吠陀占星学-序
洪能平
说 明
1.基于所诉求的重点,乃在于针对占星学进行有关人文方面的解析,所以本系列书籍取名为「吠陀占星学」,其所指涉的乃是「有关占星知识的内涵与传递」,而不是某一特定地理位置范围内所遍行的占星学,因此在标题上不采用「印度占星学」之称呼。我是以「吠陀占星学」之名称,来统摄「西方占星学」及「印度占星学」。
2.在内容的安排上,是以「印度占星学」为主,而「西方占星学」为辅,亦可说是两者的参照与互补。在两者的比较之下,「西方占星学」较具多样性,其所涉及的层面也较广,而「印度占星学」则是较具复杂性,深具古典论法的特色。在以「印度占星学」为主的安排下,其所探讨的范围乃是着重于「本命」及「运势」的论断说明,除非有必要,不然不涉及「西方占星学」之其它较具个别性的内容。有关「西方占星学」之庞杂内容,乃是撰写成「西方占星漫谈」的连载集子,于「占星生活大师」网站上进行「电子书」形式的贩售,可直接上该网站查询每一集子的目录。
3.在本土文化上所产生的「中国占星学」,基于其内容远比不上「印度占星学」及「西方占星学」之丰富,所以连同「西藏占星学」一并纳入「印度占星学」的体系中,用以体现「东方占星学」的样貌。至于其它虽然是同样奠基在出生时间上,但却缺乏实际星体之位置标志的相关命学,则一概不纳入占星学体系中。因此,本系列书籍所认定的「占星学」,是以天文上的实际星体之命运征象,来作为范围上的取舍依据。不过,只要是与实际星体有相涉者,不管是数字、相术或地理,则一概列入探讨范围。
4.在章节的呈现上,是分成「观念篇」和「实论篇」两部份,其篇幅比例完全视单集内容的特性来作决定,尽量维持一比一的比例。所谓的「观念篇」,主要是包括基本征象、思想内涵和相关计算等三大类;而所谓的「实论篇」,则主要是涵盖「星位」(行星所落入的位置)、「相位」(行星彼此间的度数距离)和「相映」(行星彼此间的呼应渗透)等三大类。有关「相映」的应用,主要是呈现在「星组」(Yoga)上,以条列的方式来作陈述;从古今东西方的占星书籍及典籍中,可编列出超过10,000条目的Yoga,而在本系列中会提及的大约有2,000条目。又在「实论篇」的规划上,是分成「宫位」、「运势」与「专论」等三阶段来进行表述,亦即首先探讨的是本命盘的种种论断考量,其中主要是涉及宫位、行星与宫主星等三大要素。在「运势」方面,是以印度占星学最具特色的「行星运限」(Dasa)为主,并辅以其它运势论法的整合。而在「专论」方面,是以「卜卦」和「择日」为主,再加上「合婚」与「出生时间修正」等内容。
5.任何的解说与陈述,皆摆脱不了撰写者个人的主观意识作用,尤其是在时空差距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于是,尽管大部份内容是前人的智能与经验之结晶,但到了我手上,经过我的脑与心的作用,免不了刻划上我个人的主观见解或诠解,体现了我个人的知与觉。也因此,这一切的内容呈现,皆只是一种「缘」的表现!没什么对与错、没什么准或不准,更没有什么真理与歪理的切剖,端看个人是如何去看待!
6.在思想的呈现上,由于占星学毕竟是被归纳在冥契主义的范畴内,同时又脱离不了「天」的概念,所以在立论背后的思想流露上,仍然深具着浓烈的宗教与神话气息,这特别是表现在「印度占星学」上。然而,「西方占星学」所具有的现代意涵及科技文明的特征,却又似乎在力图挥去宗教与神话的阴影。在这样的情景下,我选择了一条折衷的道路──回归到印度古代的「顺世论」(虽然有关「顺世论」,尚有不少的争议,但大体上其所强调的注重「现世」的观点,比较符合占星学讲求「趋吉避凶」的概念)──这同时也反映了一般世俗的命运观,来作为整个诠释吠陀占星学的思想主要依归,而古代宗教与神话,尤其是耆那教、佛教,特别是佛教中的密教,以及现代天文与科学,则当作是两条相互交叉应用的思想干道。
7.在资料的引用上,凡是照本宣科者,将于章节的后面列注资料出处。凡是音译或意译之词,于其后附加原文,并在书末附录中列出相关的名词对照。但针对梵文的原文则不列出,而是只列示其拼音字,并且此拼音字是以印度占星书籍上惯用之拼音字为主。又针对印度星学上的名词,凡于佛教经典上已有之译名,或已有相关学者采用之译名,则除非情况特殊,有必要另行音译或意译外,尽量采用已有之中文译名。
8.在一系列的撰写过程中,避免不了有内容重复现象。而重复的出现,主要是用以对照论据上的差异,亦即是在于比较东西方的不同,或占星家彼此看法的不同;其次是用以作为更深入探讨同一主题,亦即针对相同的主题,进行不同层面或深化的解析。一旦出现重复,尚请读者多多海涵!
9.每本集子的内容,基本上是独立的,然而却也存在着连贯性;同时每本集子的各个单元,也是基本上独立的,但却也存在着彼此的关连性。有关相关问题的讨论,以及参加会员或课程等,可直接至「占星生活大师」网站查询。10.本人才疏学浅,加上所参阅的相关资料尚有不足之处,所以在诠释上必有疏漏或偏差,甚至错误之处,尚请各位读者见谅及给予赐教、纠正,以便改正或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