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占星网 > 本命占星 > 宫位部分 > 宫位详解 >
次
普拉西德Placidus宫制
Placidus宫制将行星和恒星在地平线上方和下方运动的阶段划分为等大小的部分。例如,一个位于第十二宫宫位边缘的行星已经通过了它所谓的“昼弧”的 1/6,一个位于第十一宫宫位边缘的行星通过了 2/6,一个位于 MC 的行星通过了 3/6 或昼弧的一半,等等。地平线以下的宫位划分了恒星和行星所谓的“夜弧”。
因此,Placidus宫制划分了天体运动,因此被认为是时间导向的体系。
由于数学原因,Placidus宫制无法计算极圈以外的区域。
Placidus宫制以意大利僧侣和数学家Placidus·德·蒂蒂斯 (Placidus de Titis)(1603-1668 年)的名字命名,但实际上是由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乔瓦尼·安东尼奥·马吉尼 (Giovanni Antonio Magini)(1555-1617 年)发明的。
科赫Koch宫制
科赫宫制(也称为“出生地的宫位体系”)由出生当天不同时间的地平线线定义。我们计算自 MC 黄道度数升起以来,它在地平线上停留的时间。第十二宫的宫位边缘是上升星座在该时间段的 1/3 过去时的位置,第十一宫的宫位边缘是上升星座在该时间段的 2/3 过去时的位置。第九宫和第八宫的宫位边缘可以解释为出生后该时间段的 1/3 和 2/3 的下降星座。
因此,科赫宫制赋予 MC-IC 轴特殊的意义,因为划分的度量是由出生时 MC 黄道度的昼弧预定义的。与Placidus宫制一样,科赫宫制划分了天体运动,因此被认为是时间导向的体系。
由于数学原因,科赫宫制无法计算极圈以外的区域。
该宫位体系以德国占星师瓦尔特·科赫 (Walter Koch)(1895-1970 年)的名字命名,但实际上是由弗里德里希·赞辛格 (Friedrich Zanzinger)(1913-1967 年)和海因茨·施佩希特 (Heinz Specht)(1925-)发明的。
坎帕努斯宫制Campanus
坎帕努斯宫制将地平线上方和下方的天体空间像橙子一样分成十二个相等的片段。这个“橙子”的“轴线”位于地平线上,从北到南对齐。因此,划分为十二个片段发生在“子午圈”上,即通过东点、天顶、西点和天底运行的大圆。这些片段或“橙子”的“切片”与黄道相交的地方构成了坎帕努斯宫制的宫位边缘。
坎帕努斯宫制划分了空间,因此被认为是空间导向的宫位体系。
该宫位体系以意大利数学家诺瓦拉的坎帕努斯 (Campanus of Novara)(1220-1296 年)的名字命名。
芮式分宫制Regiomontanus
芮式分宫制将天球赤道分成十二个相等的片段。然后,从北点穿过这些片段点到南点绘制大圆。这些线与黄道(黄道)的交点构成了芮式分宫制的宫位边缘。因此,天空——与坎帕努斯宫制类似——像橙子一样被分割,但“橙子”的不同片段具有不同的尺寸。
芮式分宫制被认为是空间定义的宫位体系。
该宫位体系以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占星师雷吉奥蒙塔努斯 (Regiomontanus)(约翰内斯·穆勒,1436-1476 年)的名字命名,但实际上是由西班牙犹太占星师阿布拉罕·伊本·埃兹拉 (-1167 年) 发明的。
Equal等宫制
等宫制将上升星座定义为第一宫的宫位边缘。每个宫位具有相同的大小(“相等”),恰好是 30°。因此,第十宫的宫位边缘不会与 MC 重合,而是与上升星座成方形,因此是地平线上方黄道度的最高点。
等宫制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
等宫制(MC)
这个宫位体系将 MC 精确地放置在第十宫的宫位边缘。每个宫位具有相同的大小(“相等”),恰好是 30°。上升星座通常不会与第一宫的宫位边缘重合。
Vehlow维尔豪宫制
维尔豪宫制属于均分(“相同大小”)宫位体系。在这里,上升星座被精确地放置在第一宫的中间。因此,上升星座和 MC 不会与宫位边缘重合。
维尔豪宫制以德国占星师约翰内斯·维尔豪 (Johannes Vehlow)(1890-1958 年)的名字命名。
整宫制Whole Sign Houses
整宫制将包含上升星座的黄道星座的整个星座视为第一宫。下一个黄道星座是第二宫,依此类推。在这里,宫位始终是完整的黄道星座。整宫制属于均分(“相同大小”)宫位体系。
整宫制,第一宫 = 白羊座Whole sign houses, 1. house = Aries
第一宫从白羊座的宫位边缘开始,所有宫位具有相同的大小(“相等”),并且每个宫位都覆盖一个完整的黄道星座。
子午圈宫制Meridian houses
与坎帕努斯宫制类似,子午圈宫制类似于一个比例协调的“橙子”,但区别在于这个“橙子”的轴线不放置在地平线上,而是穿过天极。事实上,天球赤道从子午圈开始被分成 12 个相等大小的片段。然后,通过这些片段点绘制子午圈。子午圈宫制的宫位边缘由这些圆与黄道的交点创建。
在子午圈宫制中,MC 与第十宫的宫位边缘相同,但上升星座与第一宫的宫位边缘并不相同。
子午圈宫制可以被解释为天球的时间导向和空间导向分割。这个“橙子”的每个片段恰好覆盖 30°,并且恰好覆盖 2 小时的恒星时间。
波菲利宫制Porphyry
波菲利宫制通过将每个象限分成三个等大小的片段来创建中间宫位。
该宫位体系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和学者波菲利 (Porphyry)(233-305 年?)。
阿卡比特分宫制Alcabitius
阿卡比特分宫制将上升星座的昼弧分成六个等大小的片段。然后,通过生成的片段绘制子午圈。圆与黄道的交点标记了阿卡比提乌斯宫位的宫位边缘。其他宫位边缘可以通过分别添加 180° 来计算。或者,夜弧可以分成六部分,并通过生成的片段绘制子午圈。
在这种方法中,上升星座和 MC 与第一宫和第十宫的宫位边缘相同。
阿卡比特分宫制赋予上升星座-下降星座轴特殊的意义,因为划分的度量由出生时上升星座黄道度的昼弧给出。
该宫位体系可以追溯到阿拉伯占星师阿卜杜勒·阿齐兹·伊本·乌斯曼·阿勒-卡比西 (Abd al-Aziz ibn Uthman al-Qabisi)(拉丁语:Alcabitius,†967 年)。
克鲁辛斯基-皮萨-戈尔泽Krusinski-Pisa-Goelzer
在这个宫位体系中,首先通过上升星座、天顶、下降星座和天底绘制一条垂直的大圆。然后将其分成 12 个等大小的片段,并通过生成的片段点绘制子午圈。宫位边缘来自子午圈与黄道的交点。
在这种方法中,上升星座和 MC 与第一宫和第十宫的宫位边缘相同。
这个宫位体系是由三位占星师彼此独立发明的:波兰的博格丹·克鲁辛斯基 (Bogdan Krusinski)(1995 年)、捷克的米兰·皮萨 (Milan Pisa)(1994 年)和瑞士的乔治·戈尔泽 (Georg Goelzer)(1993 年)。
地平线宫制Horizon houses
地平线宫制根据四个基点划分天空。第一宫的宫位边缘正好位于东边,第十宫正好位于南边。天球被分成 12 个片段,就像一个橙子(类似于坎帕努斯宫制和子午圈宫制),橙子的轴线穿过天顶和天底,它的“赤道”位于地平线上。宫位边缘来自十二个片段与黄道的交点。
在地平线宫制中,第十宫的宫位边缘与 MC 相同,但第一宫的宫位边缘与上升星座并不相同。
莫里努斯宫制Morinus
在莫里努斯宫制中,天球赤道从子午圈开始被分成十二个等大小的片段。然后,赤道上的片段点被转换为黄道坐标系。这些点的黄道经度构成了十二个宫位的宫位边缘。
在莫里努斯宫制中,第十宫的宫位边缘略微偏离 MC。类似地,第一宫的宫位边缘与上升星座并不相同。
该宫位体系以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和占星师让-巴蒂斯特·莫里努斯 (Jean-Baptiste Morin)(拉丁语:Morinus,1583-1656 年)的名字命名。
关于莫里努斯的判定方法(不是他的宫位体系!)的文章可以在这里找到。
波里奇-佩奇宫制Polich-Page
波里奇-佩奇宫制(也称为“地心宫位体系”)的数学定义如下:中间宫位极地高度的正切值分别对应于上升星座极地高度正切值的 1/3 或 2/3,即出生地的地理纬度。各个宫位的宫位边缘被放置在大圆上,这些大圆分别在 30° 的间隔处与天球赤道相交。在低纬度和中纬度地区,地心宫位边缘与Placidus宫位边缘的差异通常小于一度。只有在接近和超出极圈时,差异才会变得更加明显。
超出极圈,波里奇-佩奇宫制有时会产生荒谬且不切实际的宫位位置。
该宫位体系是由匈牙利-阿根廷占星师文德尔·波里奇 (Wendel Polich)(1892-1979 年)和英国-阿根廷占星师安东尼·纳尔逊·佩奇 (Anthony Nelson Page)(1919-1970 年)发明的。
更多信息在 Astro Wiki 中找到。
APC 宫制
上升星座的昼弧和夜弧分别被分成等大小的片段。然后,从北点穿过片段点到南点绘制大圆。这些圆与黄道的交点标记了 APC 宫位的宫位边缘。
在 APC 宫制中,第一宫的宫位边缘与上升星座相同,第十宫与 MC 结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第 12-6、11-5、2-8 和 3-9 宫位的边缘并不完全相对。
该宫位体系是由荷兰占星师莱奥·克内赫特 (Leo Knegt)(1882-1957 年)引入的,并由荷兰占星师工作组 (Werkgemeenschap van Astrologen,WvA,也称为“Ram 学校”) 使用。
普伦 SD(新波菲利)宫制Pullen SD
普伦正弦三角形宫位体系(也称为新波菲利宫位体系)根据象限的大小从正弦函数确定宫位的大小。
这个宫位体系的一个特点是,当象限小于 30° 时,象限的中间宫位的大小为 0。
该宫位体系由美国占星师沃尔特·普伦 (Walter Pullen)(生于 1971 年)于 1994 年发明,他是占星软件 Astrolog 的作者。
普伦 SR 宫制Pullen SR
普伦正弦比率宫位体系根据象限的大小从正弦函数确定宫位的大小。你可以在瑞士星历表的文档中找到关于数学过程的更多详细信息,第 6.1.5.4 章。
该宫位体系由美国占星师沃尔特·普伦 (Walter Pullen)(生于 1971 年)于 2016 年发明,他是占星软件 Astrolog 的作者,应该取代普伦 SD 宫位体系。
斯里帕提宫制Sripati
斯里帕提宫制首先根据波菲利宫制计算宫位边缘,即每个象限被分成三个等大小的宫位。然后将每个宫位的边缘移动到前一个宫位的中间。
在这个宫位体系中,上升星座和 MC 与第一宫和第十宫的宫位边缘并不相同。
斯里帕提宫制起源于印度占星学。
卡特(政治-赤道)宫制Carter (poli-equatorial) house system
在这个宫位体系中,天球被分成一个带有 12 个相称片段的“橙子”。这个橙子的轴线穿过天极,而它的“赤道”位于天球赤道上(因此得名“政治-赤道”)。因此,宫位边缘位于子午圈上。第一宫宫位边缘的子午圈穿过上升星座。其他宫位边缘的子午圈以 30° 的间隔依次排列。
在这个宫位体系中,第一宫的宫位边缘与上升星座相同,但第十宫的宫位边缘与 MC 并不相同。
该宫位体系是由英国占星师查尔斯·卡特 (Charles Carter)(1887-1968 年)发明的。
阳光宫制Sunshine
阳光宫制将太阳的昼弧和夜弧都分成六个相称的片段。然后,从北点穿过片段点到南点绘制大圆。这些圆与黄道的交点标记了阳光宫位的宫位边缘。
在阳光宫制中,第一宫的宫位边缘与上升星座相同,第十宫的宫位边缘与 MC 相同。然而,第 12-6、11-5、2-8 和 3-9 宫位的边缘并不完全相对。
该宫位体系是由美国占星师鲍勃·马克兰斯基 (Bob Makransky)(生于 1947 年)发明的。
高格林区域Gauquelin sectors
这是高格林和他们的追随者以及批评者在占星学统计调查中使用的“宫位”体系。基本上,它与Placidus宫制相同,即黄道点或行星的昼弧和夜弧被细分。不过,也有一些区别。
使用了 36 个“区域”(或宫位边缘)而不是 12 个宫位。
区域按顺时针方向计数。
有所谓的正 (+) 区和负 (-) 区。正区域是那些在统计调查中被证明是重要的区域,例如,许多顶级运动员被发现他们的火星位于正区域。正区域是区域 36 – 3、9 – 12、19 – 21、28 – 30。
更复杂的算法被用来计算行星的精确宫位(参见关于宫位和行星高格林区域位置的第 6.4 章和第 6.5 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