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占星网 > 运势推测 > 太阳弧推运 >
次
太阳弧推运的思想起源很早,但一直不得其法,并且计算繁琐,未得到普遍的应用,成熟的太阳弧推运方法是20世纪才成形的,准确性较有保证,此后太阳弧推运渐渐广泛运用。
最初的天文、历法和占星学术发源于两河流域,在当时,圆周的1度就和时间的1天有内在的联系。(圆周一共360度,一年大约360天,太阳每天在恒星背景上前进大约1度。)
公元2世纪,托勒密BS了“1度代表1天”的观念,提出了1度代表1年的技术。确切地说,出生后中天沿赤道运行1度(大约需要3.9890分钟)的盘对应1年的运程,也就是说,出生后约4分钟的盘代表0到1岁的运程,8分钟的则代表1到2岁的运程。
托勒密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星曜们运动得太慢,出生后2小时的状况就对应了30年,出生后6小时对应了90年,推运盘里的大部分星曜都没怎么动。这种方法理论很精确,然而操作麻烦,结论局限太大,基本得不出什么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托勒密这种推运法后来叫做主限(Primary Direction)。
16世纪末17世纪初,学者Antonius Maginus在托勒密的方法上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次限(Second Progression)推运,用“1天对应1年”代替了“1度对应1年”。
同时代的另一学者Valentin Naboth则将太阳1天的运行距离归结为一个平均值59分08秒。
Naboth的方法很受欢迎,因为简单,容易操作。
17世纪上半叶,据说开普勒也曾发展过推运方法。其方法据说是:本命盘中太阳和某另一星曜的度数差,等于命主遇上与这一星曜相关事件的年龄。
17世纪的著名占星师William Lilly曾感概说当前有三种推运法(托勒密版、Maginus版、Naboth版),但都不太好使。不过Maginus帮Naboth出版书籍时曾赞赏过Naboth版的推进法,认为是当时最准确的。
在公元前的两河一带,原始的星盘基本是圆形,到公元1世纪渐渐变成了方盘,到17世纪又渐渐变成圆形了。估计一是和Lilly有关,一是和当时的神秘学风潮有关。圆形星盘在推运时稍微直观一点。
17世纪的另一大发展是,Placidus宫位制由Placido de Titis提出后,迅速一统江湖。次限推运法随之成熟,并且从赤道移植到了黄道坐标上。
19世纪末,英国学者Sepharial(真名W. G.
Old)又将推运法向前发展了一步,在Naboth的平均日行速度基础上,将1天的太阳运行度数直接加在其它所有星曜上,以代表1年。
Sepharial还把这个概念用在了月亮上,把1天内月亮的平均运行度数(约13度10分)加在命盘里所有星曜上,然后他管这种推运法叫做“Secondaries”,把大家都搞迷糊了。
早期的占星师,由于天文学还不甚精确、生时不准等种种原因,其断命多有差错,今天我们翻看古代占星师留下的记录时还能看见到处都是错误。
至于Naboth的推运法,实践中会发觉,命主年龄超过30岁以后,论断的时间往往会早一两年,年龄越大差得越多,尤其是夏天出生的人。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一年内太阳运行速度的变化没有考虑。总之,1度代表1年的方法在实践中效果并不好,而Naboth的平均1天代表1年,实践中效果稍好,但也还是经常不准。
一年内太阳视运动有快有慢,冬天最快,夏天最慢。假如一个人是在夏天出生的,如果用Naboth的平均日行速度代替太阳1天内的实际运行距离,则每天(对应每年)会有少许误差,30年后这误差就会累积到1度左右,于是就造成了论断时间超前于实际事件发生时间,命盘上看来30岁会发生的事情实际上31岁才发生。
到20世纪,随着生时记录渐渐准确,占星对本命的重视终于超过了对卜卦的重视。20世纪初在英国学者Alan
Leo的著述里,已经比较重视次限推运了。次限推运的局限性在于外行星基本不动,所有的论断都得着落在日月和内行星上,而这几颗内行星的意义又是有限的,于是占星师们开发了五花八门的辅助手段,加入次要相位、加入宫头相位(宫头还随着分宫制不同而不同)、甚至把星曜过宫与次限盘对比,等等。
主限不准,次限的信息量又太小,人们需要更好用的推运方法,于是太阳弧推运法终于应时完备了。
Naboth推运的累积误差问题直到20世纪才解决,但究竟确切是谁解决的已不可考了。
最终实践证明好用的太阳弧推运法可以归结为两步:
1、出生后1天代表1年,至于1天内太阳究竟走多远,让电脑算去吧,感谢图灵,感谢程序员们。
2、这1天内太阳行进的度数,直接加到其它所有星曜和敏感点上(注意罗计也是往前走,太阳弧推运中没有逆行一说)。
这样一个推运盘就可以拿来和本命盘参看了。
再后来,汉堡学派的中点学说也引入到了太阳弧推运中,事实证明非常好用。
============================
按:不管1度1年,还是1天1年,多少还有点天文背景,而所有的星曜都加同样的度数就显得有点不讲道理和莫名其妙,像蛮横的数学游戏,让不少人觉得难以理解。不过话说回来,所有的命理在大部分人眼中都是“不讲道理又莫名其妙的蛮横数学游戏”吧,在别的领域也有不少“不讲道理又莫名其妙的蛮横数学游戏”是有效的,只好感慨我们对世界背后规律的认识还是太肤浅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