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份 观念篇

一、寒夜坚冰破

这门至尊的科学是这样地透过使徒传系而被接受,圣贤的国王都经由这途径去了解它。 但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传系被中断了;因此,这门科学的原样也看来是遗失了。 --《薄家梵歌》第四章第二节

●栅堕落的天神

如果把占星学当作是一门学问来研究,那么研究这样的一门学门有何益处?或者说,研究的目的为何?

不妨把视野放大,从整个的世界性角度来作观看。西方国家由于科技文明的发展较早,不但形成了有力的帝国主义,针对弱小民族或国家进行侵略与殖民,连带地与西方文明相伴随的思想与文化,也以强势的态度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在这样的大潮流底下,占星学作为一项在西方社会具有传承意涵的产物,也同样地被逐渐推展到非西方国家;也因此,目前的占星学总是被冠上了西洋占星学或西方占星学的专有名称,衍佛成了占星学的同谓语。

针对所谓的西洋占星学内涵来作审视,其实不只是包含了自古以来的占星经验之累积,同时也涵盖了诸多民族对于占星学的发展贡献,可说是形成了一股汇聚的潮流,透过西方众多占星家的共同努力,而建立起前所未有的占星大融和。在这样的占星发展进程上,足以令许多西方占星家引以自豪的重点之一,就是开创并带动了心理占星学的高度发展。引以自豪的背后原因,是深深刻划上西方人本主义的思想,同时也记录下众多西方占星家的心血结晶。

一方面,自从心理学,特别是其中的精神分析学派,被开创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之后,由于在针对个人的个性进行诠释上,与占星学有重迭之处,所以两者很自然地有了联系。另一方面,基于科技文明的迅速发展,导致人类真的有可能超越上帝,成为万能,亦即可把人世间的许多主导权、决定权,紧紧的握在手上。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出版的西方占星书籍里,总是不会忘记透露着这样的一种讯息与思想--人类的自由意志,对于命运的形成拥有绝对的主导权简单说--人定胜天我命在我,不在天!

高举这样的自由意志旗帜,对于占星学的发展是利弊参半的。当把命运的主导权落实在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人身上时,不但对于人类的前进动机可起刺激作用,诉求着凭借个人的能力来追求属于自己的目标,而且也可以针对诸多反对占星学的势力,进行强而有力的站稳立场。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从二十世纪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占星学基于强调心理分析,以及伴随着心理占星学所诠释出来的占星命运观,却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或者说严重的挫败相信众多的专业占星家,没有料想到占星学会被扭曲到如此的地步--世俗的星座庞大势力,几乎淹没了专业占星学

或许有人会说,愈专业的内容本来就愈少人接触,而愈世俗化的一般、普及或低俗的内容,本来就愈能讨好社会大众。这好比是专业的古典音乐与世俗的流行音乐一般,前者较少,涉入,但却具有长远流传的隽永魅力,而后者人人皆可哼上一两句,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声。然而,如果从一般社会大众对于占星学的认知来说,情况恐怕会是有点复杂的。比如说,一般人对于紫微斗数或八字命理,我相信九成以上的人,知道是可以用来算命的;而偏偏对于占星学,却把它等同于星座,只是用来看个性,甚至当作是有趣的玩意,那种基于错误的观念所发展出来的星座运势,也成为不痛不痒的媒体版面的点缀品,看了无伤大雅,准的时候发出啊的一声,不准的时候也无所谓。

这样的一种占星学被世俗化为星座学的现象,并不只是发生在对于专业占星学普遍认识不足的国内,甚至连西洋占星学大本营的西方国家也是如此于是,不少的西方专业占星家发出了深深的感叹而每当占星学遭逢批判时,批判对手老是拿着文不对题的星座话题来大作文章时,更是令占星家头淋冰水、内心滴血占星学的发展至今,何以沦落到这般田地?仿佛天上的星神,再也没有什么神秘或评价可言,已经堕落人间,任人玩弄被玩弄后,还被嗤之以鼻当标榜以心理占星学来作诉求时,占星家们万万没有想到会看到这样星座泛滥的结局--既然占星学强调的是自由意志,那么只要个人的自由意志够强,根本就不需要占星学既然占星学主要是用来透视个性,那么只要有星座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宫位、相位或其它杂七杂八的东西。

●古思寻幽

把话题转到印度。在印度当一位占星家,可说是蛮令人羡慕的。因为在印度,自古以来即认为占星科学这是印度占星家的惯用语,把占星学视为是一项科学研究乃是一门颇为艰深的学问,不但涉及繁杂的天文计算,还包含着对于人生造化的感知与捉摸。在社会上,一般民众晓得有占星学这门学问,而且知道占星学是绝对可以用来算命的,甚至当孩子一出生,第一个要去会见的人--是占星家从取名字开始,到孩子身上所穿载的宝石种类,以及该穿载到几岁,还有穿耳洞和鼻洞、载手环和脚环,甚至孩子一生的种种关卡等,无不请教于占星。

印度人的这种作法,被许多西方占星家视为是无稽之谈,甚至因此而对印度占星学深感排斥。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至少在印度,占星学获得应有的尊重,而有了尊重,才更足以激发起对占星学进行谨慎的研究与探索;更重要的是,绝对不会让星座学来取代占星学占星学论断上的准与不准,甚至占星科学是否具备足以构成当一门专业学问的条件,这一切是可以进行争议的、思辩的;可是,一旦占星学已经大部份被星座学所取代了,那么即使没有直接宣判占星学已死,至少也算是半死了!

回头再来看西方占星学。无数占星家的呐喊,正如石沉大海般的只是于开头时起了点涟漪罢了,接下来仍然是静悄悄的没啥回响;呐喊声,被媒体上的种种星座阵容所吞噬了。正当许多有心的占星家在纳闷、悲叹时,另一股足以让占星学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的潜流,早已慢慢形成了。这股潜流--断技巧上的单纯化--同样对占星学构成利弊参半的影响。为了解释上的方便,我以相位论法的正式诞生,来把西方占星学的发展划分成两阶段。

依据资料,有关相位aspect的说明是:相位aspect来自拉丁文aspicere,aspectum,乃是关注的意思,指的是两颗行星或重要点之间,在黄道带上的角度关系,而且是一组特别角度关系的其中之一。在本命占星盘上,相位是个人特质的建构基础,而一个占星命盘的论断,即是有赖于针对相位所作之探究的扩大引伸。在古文中的相位意涵,其所代表的是闪耀、凝视或出现,是没有价值可言的。而相位在占星学上的使用,是一种神人同形同性论的部份遗留,在此行星是统治者、主宰者,并且具有其住处和宿。因此,行星的相位应该是它们彼此之间如何地相互关注--即,以一种友善的态度或不友善的态度。这可用以解释为何古典占星学家并不注意合相,因为合相是两颗行星位于相同的度数,此情形与其当作是一个相位关系,倒不如当作是一个位置关系。

德国天文学家。ohannesKepler第一个建构起相位之一般理论的人,并且把它们区分为主要相位与次要相位。主要相位包括了合相,当两颗行星具有相同的黄道经度;对冲,当两颗行星彼此形成对立,亦即当它们是形成了180度时;刑克,当它们是形成了90度时;三合,当 它们是形成了120度时,以及六合,当它们是形成了60度时。次相位包括了45度称作octile,以及135度,30度及150度;72度、144度以及36度,次相位乃是一种相当现代的新发明。托勒密认为只有主相位,他不把合相当成是一个相位,虽然他看待合相就像是一个相位,并且把150度当成是非合相inconjunction,次相位包括了72度等的一群相位,是被Kepler介绍的;30度和150度,可说是已经被  JBeanaptisteMorin所介绍了。

针对上述有关相位的说明,作三点补充解释。其一,在文中,有一段文字是说:在古文中的相位意涵,其所代表的是闪耀、凝视或出现,是没有价值可言的。而相位在占星学上的使用,是一种神人同形同性论的部份遗留,在此行星是统治者、主宰者,并且具有其住处和宿。因此,行星的相位应该是它们彼此之间如何地相互”关注”--亦即,以一种友善的态度或不友善的态度。这种相位观念,至今仍然保留在印度占星学上,而且被广泛使用着。为了与现今西方占星学上所惯用的相位概念有所区隔,我将其称作相映。这种相映的概念,可作这样的简单理解--作为统治者或主宰者的行星在此指的是行星具有代表各种人事物的征象意涵各有其所属的统治领域这些统治领域,指的是黄道或命盘上的360度的某些特定度数区域,而当锁定某颗特定行星之后,从该颗特定行星来观看其它的行星,就会形成一种视见的角度。在印度占星学上是称作一瞥,而这一瞥可分成全部看到、只看到四分之一、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三。

在作更进一步的扩展下,如果把该颗特定行星,换成是某个特定宫位,那么当以这个特定宫位为基地,来一瞥其它的宫位时,同样会形成看到全部、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三等情况。全部看到,即指第七宫只看到四分之一,是指第三宫和第十宫;而看到二分之一,是指第五宫和第九宫;可看到四分之三,是指第四宫和第八宫。就在这种相映概念下,印度占星学建立起宫位彼此互动的基本关系,再配合行星彼此间的敌友关系,形成了基本的论命思考脉络。可是,这种相映论法,在Kepler提出角度相位论法后,逐渐在西方占星学潮流中消逝了!

其二,东西方占星家皆一致地肯定了合相的位居最重要地位,也因为最重要,所以不妨将其特定出来,有别于其它的相位关系。在印度占星学上,是以同宫来称呼合相。

其三,自从Kepler建立起相位论法后,整个西方占星学的论断思考模式,即沿着这样的思路一直发展下来,直到甘一世纪仍是如此。这种相位论法,明显地具有讲究精细化的诉求,可把行星彼此间的互动关系,透过角度差距的限制在某一种程度范围内容许度而凸显出来。后续的发展,是相位i论法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在有关运势的论断上,西方占星学几乎仰赖相位来作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判断第一要素。

再来,回到论断技巧单纯化这股潜流主题上。在计算机不普及之前,占星家必须依据天文知识来绘制占星命盘,其过程是相当费时的,所以不管是否采用相位论法,照样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然而,自从计算机化逐渐普及后,只要应用计算机输入出生资料,本命盘及种种的运势盘,还有各种独特的命盘,皆一一迅速的呈现在眼前,并透过打印,而轻易地绘制了彩色的精美占星命盘。在此情形下,占星家可省去不少麻烦与时间。照理说,应该可赋予占星学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一来,除了与星座的大量泛滥有关外,二来也与相位的论法有关。

既然透过计算机的应用,可轻易绘制出各种占星命盘,那么整个占星学的发展重点,必然是落置在论断方式上。而偏偏相位论法是一种单纯的角度关系,也就很容易让人留下这样的一种印象或观念--事件的发生,或占星命盘的论断,其实就是两颗行星彼此间所形成的相位关系。有了这样的一种简单概念后,有关行星的落入宫位或星座的论断,不妨来个同理可推,采用单一行星落入单一宫位或单一星座的方式来进行论断。于是,整个占星学的神秘特质,至此完全破产--或者说,原来占星学的论断,就这么简单就在这种这么简单的感觉下,各路占星家纷纷亮相,打着无师自通的旗子,开始执业算命,甚至登报招生,一下子就成占星学老师。素质的参差不齐,令人看了眼花撩乱。也因此,尽管不少的占星组织,希望透过各种管道的宣传与呼应,让占星学得以如同心理医师一样的可获得认可而成为正式职业。但却由于素质的难以评定,所以仍然没办法取得全面性的职业专长肯定。

在整个西方占星学研究领域里,外有星座庞大错误观念的世俗势力在阻挠,内有太多无师自通的占星家在依循着简单论法混迹其中,其处境之艰难,可想而知。也由于这样,可看性较高的占星学书籍,已很难看到了。目前市面上所能见到的占星学书籍,内容实在是大同小异。而在论断方式的说明上,也几乎皆是那种简单讲法一一一行星落入单一宫位有何征象?单一行星落入单一星座有何征象?一颗行星与另一颗行星产生何种相位,就有何征象?

●飘逸飞渡万重山

在对占星学有一定的深度了解后,自然会晓得占星论断并非某个相位的形成,就会发生某事如此之简单,而是应该进行统合性的论断。然而,问题是如何进行统合?在这方面,东西方占星家没办法达成共识也不可能达成共识因为占星论断毕竟深具个人色彩,各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与独特经验。这其中,特别是涉及到占星家个人的直觉与感受问题,甚至与临场论命当时的心境有关。于是,与其谈如何建立起一套颇具有科学性的占星论断陈述过程,倒不如像大部份印度占星家一般,把占星科学之其中的科学两字,视为是一种精神,讲的是对于占星学的执着、探索与求解,而无意去拥抱确立一定准则及力求同理可证的科学方法的大腿,也因此更没有必要去建立占星的任何统计证明,只因为行星的组合是无数的!每一个占星命盘,皆有其独特的心灵存在其中!心灵无法量化,也没必要量化!

当把占星命盘视为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不只是心理的解析,那么就不免会涉及到两方面:一是,有关其它知识领域的涉略,在吠陀的六大知识领域里,占星学是敬陪末座,只因占星学有着浓厚的术的蕴涵,需要其它五大知识领域来进行人格的陶冶与心灵的提升;二是,需要建立起占星学论法的体会过程,这种体会过程,讲求的是品味于天体的玄奥及宇宙的神秘,而不是表列出占星论命的注定性秘诀。

这样的体会过程,乃是东西方专业占星家所追求的,同时也唯有透过这样的玄妙体会,才能真正感受到占星学的秒缔所在。在这方面,西方占星家采取两种途径--其一,乃是沿着相位的论法前进,并借助于天文学上的知识,力求占星命盘之立体空间的呈现,然后进行多种因素的整合考量(相位是占有最多份量)比如,也考量到平行相位,以及把多组的相位关系串连起来;其二,是采用宇宙生物学,即汉堡学派占星学(UranianAstrology)的论法,这种论法完全舍弃星座,只保留一个白羊座了度的点,并以均点树 的串连,来感受于命运的呈现。

UranianAstrology是创立于二十世纪初期,而后历经近一百年的发展,逐渐在占星学领域里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甚至在二十世纪末时,可说是已经坐上专业占星学的首位。尽管UranianAstrology尚有不少争议之处,但何以这种均点树的论法,足以吸引专业占星家?当把这种论法,拿来与印度占星学作比较,即可感受到,尽管在外表上这两种论法差异甚大;一方是完全舍弃宫位制,而另一方则是完全仰赖宫位制;但其内在精神却相当一致,透过高难度的感受于多种因素的互动与串连,来捉摸于命运造化的玄机!

在UranianAstrology逐渐取得西方占星学论断的主流地位时,相位论法也逐渐被包含入均点论法当中(均点的概念,可说中点概念的广义解释)其影响所及,或许有助于澄清相位的真正意涵;亦即,把凶相位从专业占星家口中的硬相位,改称为行动相位,而把吉相位从专业占星家口中的软相位,改称为思考相位。更重要的是,一旦诉求于均点树的论法,占星学的论断就不容易掉入论断技巧单纯化里去,因为所需要同时品味的因素,已不止于单一行星对单一行星的关系,而是多组因素关系的平行整合。

在西方占星学的如此发展趋势下,无疑地心理占星学已经没落了!整个占星学的发展走向,是应该回归到事件的预测,而不应该与心理学家抢饭碗,同时更应该树立占星学这样的一门学问,与其它学术学科之间的明显差异。伴随着这样的走向,占星家也就更强调行星彼此间的神秘互动,进而抛弃星座所具有的个性诠释内涵,把星座所代表的个性特征转而落实在行星身上,并从行星本身所代表的个性征象,来串连起事件发生的原因与后果。换句话说,事件的发生,可以不必然与个性有所牵连,亦即怎样的个性与会发生怎样的事件之间,是有所落差的,同时事件的发生在与个性完全无关的情形下,甚至会反过来对个性的形塑或改变产生影响,这其中的奥妙与关键,乃是决定于行星身上,而不是在于星座!也因此,UranianAstrology的论断方式,不需要有星座,甚至连宫位也不用,只保留四个基本点。

明显可见,专业占星家所真正追寻的是行星彼此间的神秘互动这种神秘互动关系,东西方专业占星家普遍认为,或许透过某种数的组合,可解开谜题。于是,UranianAstrology采用均点的数的切割方法,而印度占星学则是透过各种分盘的数来进行切割。这两种切割方法,都是多层次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至于星座,其所扮演的角色,正如同它本来就是黄道带的意思一样,乃是一种标志行星位置的坐标,是一种空间的意涵,有赖于行星的映像来赋予它空间意义,然而行星的如此之映像,其观察重点并不在于对星座起何作用,乃是在于行星如何透过对星座的映像,而相映于其它行星进而产生行星彼此间的神秘感应!相位可说是相映的细致化,而均点可说是相位的细致化。相映的特色,乃是在于凸显命格的高低;相位的特点,则是着重于运势的机缘;而均点的独特,是反应在对单独事件的拿捏。

以上的开场白,恐怕有不少人看了会雾茫茫在此,我只能说--占星学绝对不同于星座学这样一系列专业占星学书籍的撰写,其所标志的目标追寻,乃在于传达最新、最专业及最具有国际视野的占星知识。我通常是利用半夜时分写作,独自一人在静悄悄的山里,想着--在不久的将来,应该会有不少中国占星家的诞生!而这些中国占星家脑海里所思索的占星论断方式,以及所感受到的占星微妙,绝对不会是过度简化的因素呈现--这等同于是对整体生命的简化、对个体心灵的简化!但愿、或许,一切皆归诸于缘!

二、吠陀星声闻

超灵是所有感官的始源,但他是没有感官的。虽然他是所有生物体的维系者,但他却是不依附的。他超越自然的型态,同时他是所有物质自然型态的主人。--《博伽梵歌》第十三章第十五节

●冥冥中的神意

印度--神秘的国度,同时也是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古文明,就是在印度这块土地上发展起来的。从地理形态来看,通常是被视为呈三角形;其实不然,应该算是东南较宽,西北较窄的不正四角形。其大体轮廓,西北以斯利曼连峰,邻接阿富汗斯坦及耶路斯坦,东北方以雪山系接于西藏,西南可望阿拉伯海,东南可望孟加拉湾。以此境线相围而形成全土,所以四方皆以山海围绕,与他国全然隔绝。于是诞生于此的文明,在许多方面上,皆保存着印度一流之特色。

多伊森(pauldeussen)从文明史的角度,把印度划分成三个区域。先以注入阿拉 伯海的印度河河口为起点,向注入孟加拉湾的恒河河口画一直线,此线即为不正四角形的对角线,将印度分成南北两个三角形。北方为痕都斯坦平原地方,南方为由德干高原至科末林岬的半岛地方。再于上方三角形中,以兴都克什山为顶点,向其底边画一垂直线,此垂直线遂贯穿马尔他拿沙漠,在这沙漠的西方,为五河地方,东方为恒河平原地方,进而形成东西两个三角形。于是,全印度的形态就被画分成三个三角形。第一,以西方印度河为中心的五河地方;第二,为东南恒河平原地方;第三,为频都耶山以南的半岛地方。这就是印度文明发达的三大中心。印度文明,初期是兴起于五河地方,然后东渐而移入恒河地方,最终发展至半岛地方。

以上所提的三个文明发达中心,在印度占星学的发展区域划分上,第一个地方称为北印度,第二个地方称为东印度,第三个地方称为南印度。在这三个地方,各自发展占星学,各自拥有不一样的占星命盘格式。其共同特点是,皆采用方形的命盘,不同于现今西方占星学的圆形占星命盘。作为吠陀知识分枝之一的占星学,最早的起源是在北印度。而雅利安民族即是从印度西北的狭道进入,并定居于五河流域而开拓了印度文明。同时,北印度可藉由地理之便,而与阿拉伯地方产生连系,进而透过阿拉伯地方接触到其它古文明,这对于古代东西方占星学交流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北印度的这种占星命盘格式,不但在印度被相当普遍采用,一直留传至今,就连中世纪时的阿拉伯及西方的某些占星家,也是采用这种占星命盘格式。但基于国人的习惯考量,往后的举例解说,一律采用南印度的占星命盘格式,因为这种格式看起来与紫微斗数的命盘较相似,只是方向反过来而已,使用起来比较习惯。

印度古老文明的萌生与发展,是先经历天然神话时代(公元前1500~1000)然后再进入婆罗门教成立的时代(公元前1000~500)。而印度在宗教的呈现上,不同于一神教,乃是多神崇拜。这种现象,可说是起源天然神话时代,是一种万物有灵有神论的反映,而且这种宗教仪式一直被保存下来。从印度占星学上来看,这特别是反映在星座上。当每一个星座在30度的情况下,被进行多种数的切割后,就会形成各种星座区间,而在赋予这些区间征象意义时,由于受到神话的影响,每一个区间就有了一个主宰神祉。比如,黄道带上的甘七宿,就是由甘七位神祉来统辖,而这些神祉更在神话及某种政治动机的促动下,被界定为神魔人三大类,并具有吉性、凶性和中性等特质。于是,印度占星学透过与神的连系,而与宗教有了脐带相连的共存现象。

在印度的天然神话时代,宗教与哲学皆被包含在神话底下,并且起初时候是相当紊乱。而到了后期,较统一的看法与论点才逐渐形成,这特别是反映在有关宇宙人生起源的认定上,同时宗教制度也渐渐确立。在天然神话时代,最重要的代表著作是《梨俱吠陀》,可说是最足以代表印度古文明的圣典,其完成前后历经数个世纪。在婆罗门教里,最重要的三大文献,乃是《吠陀》(veda)《奥义书》(upanisad)和《薄伽梵歌》(bhagavad-gita)。在《吠陀》里,其所表现出来的观点,乃是认为每一种自然现象皆有神灵在背后操纵着,山有山神、雨有雨神、火有火神、水有水神等,这样的多神论,与人民之间可说是具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毕竟这些神祉,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当这种神话思维被引入占星学后,占星学无疑地被当作是天学!同时也与人民的日常生活产生密切关系。

随着文明的启蒙及向前迈进,从原始的多神宗教崇拜,逐渐进入了形而上的哲学思想,这时候是以《奥义书》来作为时代的代表。《奥义书》强调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柢,乃是清净的“梵”。它作为一个最高的原理或法则来统御宇宙万物的运行,“梵”Brahman成为《奥义书》中最重要的观念,它是一种形上原理,印度人认为宇宙万物的变化、四时的运行、昼夜的交替,都有一定的次序,而“梵”就是这些运作背后的总原则,但它并不是一个具有位格的神。

虽然在《奥义书》流行的时代,尚有很多神灵供人祭,但可以说,已开始脱出对各种神灵的膜拜,建立出一种形而上的原理,这意味着人从宗教到哲学的转向。

到了《薄伽梵歌》,其中心思想与《吠陀》和《奥义书》虽有不同处,但亦有综合该两书思想的迹象。它提出三位一体的概念,那就是“梵天”Brahma。梵天与梵不同,梵是《奥义书》中的一种形而上原理,而梵天除了包含梵的意思外,“天”一字即有神的意思,也就是指居住在天界的神灵。所以,梵除具有形而上原理的意味外,亦具有神的位格,它把《吠陀》崇拜的神灵和《奥义书》所确立的形而上原理的,加以综合而成,一则是梵,一则是天,神梵合为一体。虽然梵天的地位至高无上,但它也有一个渠道与人沟通。印度占星学就是依循着这样的宗教与哲学的发展脉络,而随着时代的演进一步一步建立起来。整个印度占星学的思想内涵,并没有脱离这条轨迹,即使在论断的整合方式上,也是深深刻划上梵天的印记。只是,由于占星学涉及到天文历算,所以更具有术的意味。也因此,印度占星学与西方占星学来作比较,可说是更深有玄学与神思的特质。

当然,一种哲学思想或一门学问,并非在开创时就已然建立了丰富的内容,而是需历经岁月的流逝与众多智者的投入,才会慢慢丰硕、茁壮的,印度占星学自然也不例外。从天然神话时代到婆罗门教时代,印度占星学在所谓的婆罗门阶级里,被慢慢整理、开创出来。至今,印度占星家仍然视占星学为吠陀的六大知识之一,这六门知识,分别为一、Vyakarana语法,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二、Siksha教导,是作为语言的训练;三、Kalpa方法包括讨论及研究方法与态度;四、Nirukta语源学处理文字及其意涵;五、Chandah是音乐、节奏的科学;六、Jypwtisha占星学,天体之光的科学。这六门知识,同时也代表着吠陀的六种器官,Chandah是吠陀的脚,因为它意味着秩序、持续及停止;Kalpa是吠陀的手,因为各种安排、形塑及技巧,是由手来完成的;Vyakarana语法是吠陀的嘴,乃是声音的持续,以及是语法的结果表述;Siksha教导是吠陀的鼻子,因为它涉及音调、语调;Nirukta语源学是吠陀的耳朵,因为它涉及深入了解意涵与意图;Jypwtisha占星学是吠陀的眼睛,因为星体的影响是呈现在数字、图表及计算等上。所以,印度占星学通常可称作HinduAstrology,或VedicalAstrology,或JoytishAstrology。同时,印度占星学也与各种宗教修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阿修罗万岁万岁万万岁

吠陀veda的意思,是智识之意。婆罗门谓此乃古圣人受神之启示而诵出,悉为神智圣智之发现,故有此名。也可这么说,吠陀是他们婆罗门讨的一些家族口头创作并流传、结集的。这是他们用自己语言作出的虚构的世界的知识。中国的译名有毗陀、皮陀、韦陀、围陀、违陀、违陀、辟陀、吠陀等音译,也有智论、明论等意译。吠陀共有四种,即梨俱吠陀、夜柔吠陀、沙磨吠陀和阿婆吠陀,世称四吠陀。

有必要说明的是,在《吠陀》中的记载,虽然充满着敬神的意味,特别是对属于天界的神,更是膜拜有加,同时《吠陀》也针对宇宙的起源及发展作了说明。但从占星学的角度来看,其实是没什么有关论断的参考资料可言。因为《吠陀》,基本上是不预言而下命令。事实上,祷告和诅咒都是一种命令,由词形的变化可知。因此,印度占星家之所以自称印度占星学为吠陀占星学,主要是把吠陀视为是智识的代名词,这同时也表明了占星学乃是一门知识,是属于智识其中的一个方面。

从《吠陀》中,可知悉与宇宙有关的智识,乃是被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这少数人其实就是当时的统治阶级。从时代来看,大约自公元前1000年至500年期间,雅利安人大略已征定先住民族,而将其归顺者列为奴隶,未归顺者驱逐于南方。然后,逐渐往恒河地方扩展,直到占有整个恒河地方为止,同时也建立起社会制度--世袭的四姓制度;包括了专门负责宗教的婆罗门族Brahmin、独占政事军事的王族Kshatriya,刹帝利族,以农工商为专业的吠舍族Vaisya和以劳力并供使令为专务的首陀罗族Sudra。在占星学上的二十七宿中,对于社会阶级的划分,除了保留原来的四大种姓外,还增加了屠夫阶级、仆人阶级和最低阶级等三种。这是由于后来的发展,形成了更细的社会分工现象,于是从吠舍族和首陀罗族当中,再进行阶级的分化。这同时也表明了,印度占星学是在历史的演进中,逐渐被开创、增添而形成的,刻划了历史的痕迹。

《吠陀》的相关知识,主要是被掌握在婆罗门族和刹帝利族的手里。比如,约公元六世纪时,有位著名的印度占星家KalyanaVarma,他整理、批注及撰写了一本占星学著作“Saravali”而他本身就是统治着印度Vyaghrapada这个地方的一个国王应该说是一个部落的酋长。大约成书于十五世纪左右的印度占星古典著作JATAKAPARIJATA可说是集大成者,乃印度占星家必读之书;有关该书作者的资料很少,只知道他是印度伟大学者VAIDVANATHADIK***A的儿子,其作者在开始时就说我来自于学习占星学的家庭。由此可见,到了十五世纪的时候,尽管许多的印度占星派别已形成,但占星学的学习,还是受限在少数人上,甚至有很多占星派别是如同佛陀当时开示众生的迷惘一般,采取口授相传的方式,缺乏文字的记载,导致往后许多占星派别的内容失传了,只留下残缺不全的片断说。

尽管许多印度占星派别的内容失传了,但还是有不少的资料被保存下来,这多半是以批注的方式编辑而成的,并加入了批注者的个人意见。这种情形,就如同《易经》有后人为其作注解,而《吠陀》也有奥义书来作批注一样。然而,从溯源的角度来看,那些最原始的占星典籍,或者说印度占星学上的那些种种观点和论法,到底是如何开创出来的?这个答案,在印度占星学的发展历史里,可从《吠陀》的观念,引导出天启的说法,亦即占星学乃是古代智者、圣人受到天启所开创出来的。这样的解释,等于表明了占星学是神界透过智者、圣人而流传到人世间的。

智者,并不是雅利安人的专利!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五河地方之前,先住民中也有智者的存在。即使后来这些先住民被雅利安人所征服了,但在先住民中的智者,其智能不必然就一定输给雅利安人中的婆罗门族。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雅利安人入侵北印度之前,其实在五河地方早就已经有了文明的萌芽,而当雅利安人进入后,不但以武力继续征服印度其它地方,同时也吸收了先住民的文明内涵,然后开创出以雅利安人为主的印度古文明。学者B.KGhosh曾申论:印度雅利安社会,虽然最终变成了提婆教占统治地位,但与印度波斯社会来作对比,则后者仍是阿修罗教占优势,而阿修罗这个名词,也许是从一个较高文明借来的亦即在婆罗门教尚未完全确立其宗教规模之前,阿修罗教的观点是更普遍地在北印度盛行着,甚至有人认为,今日仍生存在中印度地方的阿修罗部落,可能就是古印度文献中所记载的阿修罗。

在《梨俱吠陀》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啊!因陀罗您使用神变幻术打败了那些神变专家mayavin、他们将献祭物品往自己的嘴里塞;您,人群的保护者,摧毁了比布鲁popru的城市,拯救了维吉桑人(Vijisan,意指行直道者)使他们免于强盗的摧残。Mayavin照字面来说,是幻术魔力或诡秘技俩的持有者、操业者。在此,指的就是阿修罗,因为在《梨俱吠陀》中,maya(神力、神变、幻术)乃是阿修罗所特有的本领。而由于雅利安民族在征战的过程中,最后获胜了,所以因陀罗成了伟大的天神,而阿修罗却变成了恶魔的代名词。

把关注的焦点,再回到印度占星学上。由上可知,印度占星学的内涵,从更广的角度来看,即使在最早的开创阶段,也并非是雅利安人的独创产品,而是融入了印度先住民的文明内涵,进而在占星学的思想呈现上,有着太多的非雅利安色彩。在婆罗门与阿修罗之间,其反映在占星学上的思想争议,主要是表现在现世与来世的区别,也就是说到底有没有轮回占星学的存在?先要有轮回的观念,才有轮回占星学可言。而一旦涉及轮回,自然就有前世、今生与来世。虽然,后来的历史进程告诉我们,轮回的观念占据了印度大部份人的心灵,连诞生于印度的佛教,也诉求着对于彼岸的追寻,来作为解脱的终点,希望就此摆脱轮回而成佛。但从某些原始资料来看,主张追求现世的顺世论,其实在印度古代是相当盛行的。上面所提的阿修罗,他们将献祭物品往自己的嘴里塞,等于是在祭拜自己,而凸显了对于己身及现世的特别看重。可见,在思想差异的情况下,并非所有的印度占星学派别,皆强调轮回因果法则,而是应该进行分别的看待。亦即,虽然轮回占星学乃是印度占星学的一大特点,但同时也存在着排斥轮回占星学的对立派别。

从印度占星学的内容上来看,许多观念和论法的开创,应该不是雅利安人的贡献。因为尽管声称占星学乃是透过天启而获悉的,但这仍然无法抹灭一个既定的事实,亦即占星学的蓬勃发展,是需要仰赖于复杂的天文计算;同时,在印度占星学上所开创出来的各种论法,更是增添了许多非天文学的纯占星复杂计算,比如各种分盘,以及行星力量的估算等。而雅利安人的特点之一,是对于时空概念并不强调,所以很少留下详实的历史记载,也很少刻意去标志出时间。比如,佛教的追求证悟,乃是一种永恒的概念,即使把证悟当成是宇宙的真理,这种永恒的时间性,是不强调某一特定时间的。而占星学的基本应用,其实就是采用星象符号来诠释时间的奥秘,而且这时间的奥秘,主要是落实在出生时间上,进而推演至人在现世的一生际遇。

于是,我们可对印度占星学的思想背景及发展历程,有了这样的一个轮廓--在印度这块土地上,由于种族与部落的繁多,所以产生了差异颇大的思想内涵,同时也造成了占星学派的林立,并且基于占星学的发展,有赖于针对时间与天文进行复杂的计算,以及有着讲求现世趋吉避凶的观念,不同于追求来世的思维。所以,印度占星学蕴涵着许多不同于婆罗门教与佛教的观点,反而是与原始的印度数论及密教更为亲近。而后,在历史的长河里,占星学这门普遍受到印度人尊重的学问,在政治的现实下,成为婆罗门教的重要知识,同时也被赋予婆罗门教的宗教思想,建构起在相互矛盾中进行统合的独特玄学体系。到了近代,凡是有丰富资料被流传下来的印度占星学派,成为目前印度占星学的主流。而最后到了现代,由于许多占星资料的公开,并在历经诸多检验后,淘汰了不少不正确的资料,让印度占星学逐渐有了共识,同时也吸收了西方占星学的部份特色;但基本上,还是维持着印度占星学的独立论断体系,而与西方占星学分别立足于东西方两大占星阵营。

●日月争辉

印度,留给一般人的印象,除了贫穷、落后外,比较明显的就是那种阶级分明的社会制度,仿佛让人觉得一生下来,若是天生注定为属于低级阶层,那么恐怕一辈子都难有翻身的机会。或许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社会制度背景,所以印度占星学散发着浓烈的宿命论色彩,几乎是完全以世俗上的现实生活事件,以及人生际遇的高低起落,来作为论断的重点。其中,虽然也有不少内容是谈及个性,但这样的个性描述,其最后的推论重点,乃在于诠释个人与家人、亲属或朋友之间的互动,有着相当明显的现实人脉往来的考量。于是,可以这样说,虽然印度占星学的论断统合过程,在训练的过程中,相当具有神思与冥想的特征,甚至需要发挥强烈的直觉力,但其最后所呈现出来的结果,却是相当世俗的。这大部份是归于社会因素使然。

更世俗点来说,当一般印度民众对于算命的结果,所期待的是想要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在阶级上有所提升时,自然印度占星学会跟着人民的需求在走,进而发展出适用于求问者的论命体系及关注重点。在印度占星学上,有一种九分盘(Navamsa)这种九分盘被视为是与出生本命盘拥有相等的重要性。在一般的看法上,九分盘是用来论断配偶的。可是,当从社会意涵来作观察时,却具有更深一层的涵意。九分盘所代表的有关配偶之论断,其实是意味着社会阶级的论断。因为在印度这样的社会制度下,想要在阶级上有所提升,并不容易;其最迅速的办法之一,就是透过配偶而提升自己的阶级,亦即等同于是在论断有没有机会与一个阶级高于自己的配偶结婚。另外还有一个提升阶级的办法,那就是透过自己的才能,获得掌权者的垂青,进而被恩赐阶级的提升。于是,我把九分盘视为是一种人际接口的机缘盘,不同于出生本命盘的命宫盘,也不同于以月亮当命宫的身宫盘。从这样的社会文化角度来看,西方占星学之所以发展出心理占星学,其实正可以显示着西方文明对于心灵空虚、茫然与漂泊的恐惧这是科技文明所导致的严重疏离感,所以才渴望着了解自我、追求自我及掌握与肯定自我。

在印度,由于有这样的一种让人难以翻身的社会制度,所以当佛陀以博爱及普渡众生的宗教立场来宣扬佛教时,自然与婆罗门教形成强烈的对峙情势。最终的结果是,婆罗门教在历经分裂、衰败后又再度复兴,进而成为现在的印度教。而佛教反而在印度近于绝种,最后是盛行于南传或北传佛教。也由于婆罗门教的势力及影响,一直在印度占据着决定性的重要地位,所以整个社会制度的改变相当缓慢,连带地在思想层面也是如此,其影响所及,反映在印度占星学的就是还充满着浓厚的古典气息,让我们得以看到许多古时候的占星学真实面貌。

印度的社会制度之所以还保留着浓厚的传统色彩,主要原因是与其社会形态和经济发展有关。正式加载册籍的部落,形成印度人口中相当大的一部份。按照1951年的普查,他们的人数达到一千九百多万。每一千印度人中有五十四人是属于部落社会。各部落民族生活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从食物采集和猎,经过迁徙开垦,到定居梨耕。比罗人和山地马里亚人依靠采集食物和打猎谋生。拜加人、保里山布伊亚人、朱昂人、和库蒂亚坎德人是游移的垦殖者。蒙达人桑塔尔人和奥昂人基本上依靠长远定居耕种以谋生计。那加人已经发展了一种梯田耕种系统,利用精心设计的人工渡槽来进行灌溉。其中,还有些部落,如昂格人的部落,实际上是赤身裸体到处行走。除了这些少数的部落居民外,还有大批的农业及初级产业人口,真正生活在现代都市化社会里的人口,其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因此,目前的印度占星家,主要是指两种人,其一是大学里的教授,专门教导天文、占星及其相关知识,印度占星学的英译本即是出自这批占星专家的整理与编辑的;其二,就是在民间执业的占星家,执业范围包含了相术和占卜等,遍及各部落、各乡村及各都市。

把历史的镜头拉到吠陀时代,用以观察印度某方面的社会制度的成因,以及其在占星学上的反映。当雅利安人入侵并逐渐扩展其势力后,以征服者的姿态建立了阶级分明的社会制度,并把许多的先住民驱逐成居住于部落中。而在这些先住民中,其文明发展较早者,其实已经进入了农耕生活形态,并且是属母权社会形态。进入印度后初期的雅利安人,仍维持着本来的畜牧生活形态,是属于父权社会。在原始的农业生活里,牛是很重要的,同时也是财产多寡的象征,所以在印度古典占星学上的论断财富,是以可拥有多少头牛来作为计算的标准。

当入侵的雅利安人父权社会,与先住民中文明较高的母权社会发生冲突时,自然会采取压抑母权的作法,并将其纳入社会制度之中,甚至形成了多婚、童婚和寡妇殉夫自焚的社会现象。印度多婚制的原则得到的最好的解释,是渴望一个移植的父权组织社会,将男性优越观念强加于妇女,她们的独立自信精神在母权组织社会的古老传统中根深蒂固,因此多婚制似乎是靠强加给她在婚姻关系上的社会低劣感,以降低女性社会地位的一种手段。而与 其它也发生过父权与母权斗争的国家比较起来,印度的婴儿结婚特别风行,也是如上所举关于多婚制同样的解释。亦即,同样是在削减母权,甚至把女人当成是男人的财产,而用牛羊来进行婚姻买卖。

印度妇女地位每况愈下的这种情景,泄露了明白可见的要使她屈服于男人面前的倾向,在对待寡妇方面,这种倾向执行得太过火了。寡妇时常被迫剃光头发,照例禁止使用床,必须睡在地面或木板上。不能嚼槟榔,一天只许吃一顿饭,必须严格遵守一切规定的斋戒。她只穿白衣服,脚上没有玻璃镯子,没有装饰品。她要服从许多其它限制,给家庭当一般的苦工,印度人说寡妇是半个死人。她不许做家人的饭菜,一个寡妇无权要求丈夫财产的任何终生所有权。将寡妇与丈夫尸体一起焚烧,在这种情况之下,只有一步之差。如果我们考虑到那种生活一无所有,除了羞辱之外,没有任何目的、目标或幸福,不但受迷信恐惧的压抑,而且时常被全家所厌弃,这就是拒绝自焚的寡妇所面临的生活。反之,在这种燃烧的火焰中自我牺牲,不仅被认为是给家庭名誉带来光彩,而且对于自杀的妇女的灵魂,也是永恒的幸福。寡妇的悲惨处境,在将她活活的与已死丈夫的尸体一起焚烧的风俗习惯中,被加强到了顶点。本来这种习惯对于雅利安前的印度,正如对雅利安社会是一样陌生的,它是在原始母权与移植来的父权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中所演化出来的,由后者的宗教组织规矩作为压服前者的一种手段。

在这样的社会情景下,也难怪在印度古典占星学上,对于死亡的预测特别注重。男人固然渴望着能够活得长命百岁,女人更不希望自己的丈夫比自己早死。同时,也对于男人的偷腥的预测特别重视,许多的预测是在于说明男人可拥有几个老婆,以及会不会去偷老婆以外的女人,甚至预测会不会与有亲戚关系的女人发生性关系。这样的预测内容,无疑地点出了对女人的轻视。而更严重的是,整个印度占星学的预测重心,是落置在男人身上,亦即占星学主要是用以预测男人的一生,印度占星书籍一律以他来作称呼,其中的配偶,是专指太太。到了很后期,才有女命专论,但所占的篇幅相当少。而把配偶解释成包含太太与先生,是现代印度占星家加上去的,不是本来的意思。

在占星学上,是以两颗发光体行星最为重要,亦即就是太阳和月亮。其中,太阳代表男人,月亮代表女人。从黄道十二星座的划分与应用来看,西方占星学无疑地深具父权征象,是以太阳为基准,以太阳的运行周期来作为黄道带的划分基准其实是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所以形成了十二星座的体系。而印度占星学,虽然同样肯定了太阳的作为生命力源头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论断上,却采取了以月亮为主的思维法则,进而在黄道带的划分上,是以二十七宿为主,并从二十七宿的划分当中,开创出不少的预测体系,相当著名的NadiSystem就是奠基在这样的思维之下;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抽离了以月亮为基准的二十七宿体系,印度占星学没剩下多少内容。

从文化意涵来看,由于印度占星学特别看重月亮,所以相对于西方占星学来说,其对于内心生活的注重,是更明显的。因为太阳是主宰着外在的个性显现,而月亮则是主宰着个人的精神与心智作用。而从以月亮为主的占星文化角度来看,就可知道何以被认为是经济落后的印度,却在精神、心灵活动方面特别凸显,成为重要宗教的发源地。反观现代的西方占星学,几乎全面性地以纯技术面为主,强调科学方法,讲求肯定答案的出现及统一的适用性,甚至试图透过统计量化分析,来取得更为精细的结果。在西方占星家里,除了DaneRudhyar常谈及哲学性的问题外,其余的占星家几乎全是以技术取向为主。而当阅读印度占星书籍时,条列式的预测提示,表面上看起来也是以技术面为主,但一来由于占星学是被归属在《吠陀》的知识体系中,二来其所采用的是星组(Yoga)的感受法则,所以与西方占星学的纯技术取向之风格,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当特别凸显月亮的重要性时,其实等于是在落实阴性法则,这是母权社会的遗留。可以这样说,在印度既定的社会制度下,引发一般民众对于命运的感到无奈与衍,进而诉求着论命结果的走向世俗层面;然而,在占星命盘的建构、精神与运作上,却显示着阴性法则的位居主宰性地位。这表示了,虽然雅利安人的父权社会最后征服了印度,但非雅利安人的母权社会的影响力一直存在着,甚至在占星学体系里发挥强大的影响力,直今还是以月亮的重要性胜过太阳,来作为其基本的论断出发点。这种父权与母权的门争,不但是反映在行星的主宰权上,同时也反映在男神与女神的地位争夺战上,而作为世界上深具独特色彩的印度占星学,偏偏与众多的神关系密切,可透过印度占星学,来观看这场从地上的父权与母权之争,进而延伸到天上的男神与女神之争的面貌。这一切,正反映出占星学是人世间与神界之间的沟通渠道,地上的种种社会生活面貌,被落置在天上的星体意涵上。于是,不管印度占星学是否可以作出准确的预测,只要印度占星学的这种精神、功能与角色不变,印度占星学势必如同天上的 恒星一般,永远、永远、永远留传下去!

吠陀占星学说明 吠陀占星学观念篇2
 
| 联系作者 | 占星软件 | 友情链接 | 星座排行 | 本命占星 | 运势推测 | 合盘分析 | 卜卦占星 | 回到首页 | 网站地图 | astrolog32 | zet7